
电影进课堂 让有意思变得有意义
当天中午,堰桥实验小学德育老师刘晶晶仍在整理刚结束的“电影节”的相关资料。在“电影分享单”中,孩子们用稚嫩的语言写下自己的观影感受,思考的问题等。“即使低年级学生中也有写得特别好的。”刘老师说。
12月中旬的一个星期里,堰桥实小本学期的电影课程活动周,连续一周为学生播放了《木偶奇遇记》《摔跤吧,爸爸》等6部电影。事实上,电影在堰桥实小被作为一门校本课程,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刘老师介绍,课程小组的老师们在活动开始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为每个年级各精心挑选了不同的影片。四年级的观影导引老师吴琼在暑假期间就开始挑影片了,最后敲定了网友口碑较高的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老师在推荐影片前首先要看过影片,还要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主要演员的资料,网上精彩的评论,最后还要设计观影流程清单和PPT等。观影前,导引老师还会围绕电影设计几个主要问题,比如吴老师为学生设计了诸如‘爸爸为什么坚持让两个女儿从事印度男人专属的摔跤运动’等三个问题,让孩子们带着问题看电影,获得更加丰富的观影感受。”刘老师坦言。
观看完影片的班级回到教室后,由各班老师带领学生交流观影感受,填写观影单。课后,学生还可以和父母分享电影内容,完成与电影相关的亲子挑战任务等。说起刚刚过去的电影周活动,该校三年级学生刘欣羽意犹未尽地说,他们看的电影是《龙猫》,到现在这部电影还是课间同学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电影进心间 为孩子成长增添力量
在堰桥实小校长管国贤看来,学校教育在于利用优质课程等教育资源为孩子成长提供靠谱的服务。而建构优质的课程体系,是一所好学校必备的要素之一。如何让电影这一门艺术成为优秀的课程,让孩子们跟着电影学成长,成为帮助孩子成长的一股力量,是他一直思考的一件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今年4月,学校集结校内一批爱好观影的青年教师并联合了校外影视方面的专业人士,启动电影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探索。第一堂示范课由管校长导引着家长和学生一起通过电影《头脑特工队》,收获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三个维度,不仅要拓展知识、提升技能还要改善心智。优秀影视作品以其特有的魅力,可以成为提升情感、锻炼思维方式的良好载体。”管校长还记得,那堂由他导引的观影课上,很多一年级的孩子对情绪管理有了深刻感悟,他们能正确理解情绪,知道有了负面情绪怎么办,如何转化负面情绪等。
有了校长的课例,学校开展观影活动怎么做有了指南,也有了更广、更深层的探索。“今年我们一共放了12部电影,这些电影在老师的导引下,不仅让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影目标,在观影后经过归纳、提炼、升华,并通过布置相应的任务行为要求,让孩子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管校长坦言,随着每个学期6部影片以及相关课程资料的集纳,他们的课程库资源会越来越丰富,这门校本课程内涵也将越来越多,有更丰沛的力量帮助孩子们成长。
(陈春贤)